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379|回复: 0

[官方发布]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宁波市区入读小学一年级 今年仍将进行预登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公益网讯:关于今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大家都在等政策出台。


  昨天,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对今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小学一年级,明确了相关政策。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政策规定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明年,各地要适时将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浙江省居住证》作为其随迁子女入学的基本条件,积极制订与本地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相配套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措施。


  今年作为过渡,仍延续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昨天,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招生政策做了具体解读。


  据了解,2014年,市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小学一年级将继续进行预登记。

  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宁波市区申请入小学一年级有何规定?


  答:根据有关规定,2014年要求在宁波市区入读小学一年级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原则上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在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


  (二)父母双方在宁波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取得居住证(临时居住证或暂住证)1年及以上,无中断;


  (三)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宁波具有稳定职业(已与在宁波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工商部门办理的在宁波营业执照,且在之后一直按规定办理,无中断);


  (四)父母双方或一方已在宁波缴纳社会保险(原则上1年及以上)且在之后一直按规定缴纳,无中断(具体细则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具体招生入学办法参照各地2014年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问:符合市区入学条件,如何办理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手续?


  答:申请人在所在区教育局公布的规定时间内登录所在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进行预登记,或到指定地点进行预登记。


  经初审后,符合条件的,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持规定材料到实际居住地(以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暂住证为依据)所属教育服务区域的学校或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名点现场审核,经验证材料符合入学条件的,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问:2014年要求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年龄标准如何?


  答:根据规定,2014年新生入学需年满6周岁(2007年9月1日—2008年8月31日出生)。


  问:工作、社会保险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区域,其子女入学怎么办?


  答:符合在宁波市区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但如果工作、社会保险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区域,按照属地管理和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家长可向实际居住地(以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为依据)所属教育服务区域的学校或区教育局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由实际居住地所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学校和区教育局在统筹安排工作中将首先满足工作、社会保险和居住地都在本区域的人员。在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区域,公办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工作、社会保险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区域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统筹安排中,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给孩子入学带来困难。因此建议进城务工人员提早选择在工作服务的区域内租赁住所,以满足居住年限等。


  问:社会保险或临时居住证不足1年,或未按规定连续办理的怎么办?


  答:这2种情况都属于不符合在宁波申请入学条件,请尽早安排孩子到户籍所在地入学。


  来源:钱江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